2015年5月20日 星期三

中國人跟石油

在中國歷史上,對石油的認識是相當早的。有關石油的記載,最早見於周代的《易經革卦》:「像日,澤中有火。」即指石油從地下流出溢到水面燃燒。中國在在秦漢之間,就已經發現石油,到唐宋不但多處開採,而且已有大規模用於軍事。
斯洛維尼亞的天然石油池
        
    在中國古代有關石油的名稱很多,如「弱水」、「石漆」、「石脂水」、「石腦油」以及「猛水油」等。到了宋朝,才出現了「石油」的名詞。
中國人對石油的可燃性知識,最早記載在漢書地理誌。其中說:「上郡高奴縣,有洧水,可燃。」高奴就是現今的陜西北部。其次發現石油的是在甘肅玉門。後漢書酒泉郡中說:「縣南有山,石出泉水,注地為溝;其水有肥,如煮肉洎,如不凝膏,燃之極明,不可食,縣人謂之石漆。」。《水經注》中引用晉張華的《博物志》說:酒泉延壽縣(今甘肅玉門市南)南山出泉水,大如莒,注地為溝。水有肥如肉汁,取著器中,始黃後黒,如凝膏,燃極明,與膏無異。膏車及水碓缸甚佳,彼方人謂之石漆。水肥亦所在有之,非止高奴縣洧水也。唐朝段成式《酉陽雜俎》卷10《物異》說:石漆,高奴縣石脂水水膩,浮水上如漆,采以膏車,及燃燈極明。宋前期的《太平寰宇記》卷152《肅州》也說:石漆:延壽城中有山,出泉注地,其水肥如牛汁,燃之如油,極明,但不可食。此方人謂石漆得水愈熾也。由這些古代文獻看來,中國人最早就懂得將石油當成能源來源,提供照明了。而中國人懂得鑿井開採石油也相當早。在公元347年,就懂得運用竹片,鑿成世界上第一口的油井,深度達約240公尺。之後的中國普遍均懂得鑿井開採石油之技術,據1303年成書的《大元一統志》記載,在延長縣南迎河,有鑿開石油一井,其油可燃,兼治六畜疥癬,又延川縣西北八十裡,永坪村有一井……”

宋朝沈括(10311095)在其科學著作《夢溪筆談》中第一次使用了「石油」這一名稱,並且一直沿用至今。沈括利用石油不容易完全燃燒而生成炭黑的特點,將石油燃燒出的煙收集起來當墨用,首先創造了用石油炭黑代替松木炭黑,製造煙墨的工藝。被稱為「延川石液」的就是用這種石油炭黑製成的墨。《夢溪筆談》中關於石油論述的原文如下:「鄜、延境內有石油,舊說『高奴縣出脂水』,即此也。生於水際,沙石與泉水相雜,惘惘而出,土人以雉尾甃之,用採入缶中。頗似淳漆,然之如麻,但煙甚濃,所沾幄幕皆黑。余疑其煙可用,試掃其煤以為墨,黑光如漆,松墨不及也,遂大為之,其識文為『延川石液』者是也。此物後必大行於世,自余始為之。蓋石油至多,生於地中無窮,不若松木有時而竭。」
由於石油有燃燒時遇水不滅的性能,到南北朝後就被大量用於軍事方面了。周武帝宣政(西元578)中,突厥圍酒泉,取此脂燃火,焚其攻具,得水愈明,酒泉賴以獲濟。這是中華古史上第一次將石油用於軍事的記錄。五代時,《吳越備史》卷2說,火油得之海南大食國,以鐵筒發之,水沃,其焰彌盛錢鏐將火油用於軍事。《資治通鑒》269《遼史》71《太祖淳欽皇后述律氏傳》記載,貞明三年(西元917年),南方吳國向契丹人獻猛火油,說:攻城,以此油然火焚樓櫓,敵以水沃之,火愈熾,是準備軍用的。《新五代史》74《四夷附錄》說,後周顯徳五年(西元958年),占城國王貢猛火油八十四瓶猛火油以灑物,得水則出火。當時江南不產石油,因此上述的火油或猛火油都是從海外進口的。
據《續資治通鑑長編》記載,宋開寶八年南唐李煜面臨宋軍進攻金陵的危機,其神衛軍都虞侯朱全贇用猛火油縱火攻宋軍,由於風向改變,火焰反燃己軍而大潰:「朱全贇自湖口以眾援金陵,號十五萬,縛木為筏,長百餘丈,戰艦大者容千人,將斷採石浮梁,會江水涸,戰艦不能驟進。王明屯獨樹口,遣其子馳騎入奏,帝密遣使令明於洲浦間多立長木若帆檣之狀以疑之。己未,全贇獨乘大航,高十餘重,上建大將旗幡。至皖口,行營步軍都指揮使劉遇揮兵急攻之,全贇以火油縱燒,遇軍不能支。俄而北風,反焰自焚,其眾不戰自潰,全斌惶駭,赴火死。擒其戰棹都虞侯王暉等,獲兵仗數萬。金陵獨恃此援,由是孤城愈危蹙矣。」
北宋時期,為了防禦西夏、遼、金等軍隊的入侵,西北邊防城庫皆掘地作大池,縱橫丈餘,以蓄猛火油,進行了備戰工作。猛火油就是石油或石油的加工產品。北宋宰相王安石還于神宗六年在京城汴梁軍器監內設軍用石油加工的作坊猛火油作,並派沈括兼管軍器監,促進了石油在軍事上的廣泛應用。《續資治通鑑》記載:「修樓櫓,掛氈幕,安炮座,設弩床,運磚石,施燎炬,垂櫑木,備火油,凡防守之具畢備。」康譽之所著的《昨夢錄》記載,北宋時期,西北邊域「皆掘地做大池,縱橫丈余,以蓄猛火油」,用來防禦外族的侵擾。宋初曾公亮在他的《武經總要》中記載了一種用膏油縱火攻城火車和一種注有火藥的噴火器火罐。這種進攻性的武器附有猛火油櫃筒櫃等機械裝置,威力極大,中人皆糜爛……若水戰,則可燒浮橋、戰艦,頗像現今的火焰噴射器。此外,當時還發明了用加入石油產品瀝青的方法來控制火藥燃燒的速度,使瀝青成為配製特種火藥的原料,這一發明比外國早了近1000年。而猛火油的使用方法,則與希臘火相似,也有專門的噴射裝置,這便是北宋曾公亮在《武經總要》中記載的「猛火油櫃」。但這種裝置與希臘火裝置不同在於,它已經引入了火藥作為引燃物。
猛火油櫃

    中國古代對於石油的用途,除了冬天用來升火取暖的能源用途,以及軍事用途之外,宋代官定的「嘉祐本草」開始,以後在各類「本草」之中有很多關於石油煉藥的記載。最為神奇的是北史卷九七西域傳中說:「服之,齒髮已落能令更生,癘人服之皆愈。」這種說法,當然不能完全相信,有待現代的科學家去驗證。但至少可以相信古代的中國人,對石油的化學提煉,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