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14日 星期日

風水地質學(二):災兇格局-氣篇


費雪前一個月由於處理了一些教育學生上的麻煩事,因此部落格著實又稍稍荒廢了一陣子。今天再來談談風水吧。上次災兇格局的水篇中提到,在風水最初的寶典:郭樸的《葬經》中提到:「氣乘風則散,借水則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謂之風水」。因此我們可以認知到氣乃是風水裏討論的核心根本。中國人很早就認識到大地的蒸散作用、氣流、降雨是有複雜的交互關係。古人提到過:「夫土者氣之體,有土斯有氣;氣者水之母,有氣斯有母。」更由此演生出中國人有土斯有財的觀念。因此費雪可要好好談一下「氣」跟地質有甚麼密切關係。

首先要談的是地質的板塊構造的作用跟氣流或天氣型態的影響,先從大的格局來看,現在的科學家早已經認識板塊構造,是形成我們現在地球上,不同地理區域有各自獨特氣候型態的主要原因。例如,中國的秦嶺-大別山,是一個中國南北方的氣候變遷重要界線。而秦嶺-大別山則同時也是中國的華北古板塊與揚子古板塊碰撞的縫合帶。界由山體的高度,阻擋了多數來自北方西伯利亞南下的寒冷季風,也同時減低了南方北上的暖濕季風中含有的水氣,形成中國北方乾冷,南方暖濕的基本氣候格局。縫合帶的山脈多半高度較高,往往在迎風面形成季風氣流的屏障,因此中國古代,山南水北之地叫做陽,山北水南之地稱為陰。(這是中國城市地名中有漢陽淮陰”…的由來)。這一點,費雪已經在前面來龍形勢與災兇一篇中詳述,在此就不再贅述了。這裏要再作說明的是,以人體來比喻:板塊構造決定了先天的氣()場的強度,但是要注意的是氣()過而傷,氣()散而需,也因此迎旺盛季風面的要注意有過大的降雨產生災害,背季風面的則要注意常有乾旱的極端氣候,產生經濟上的災厄損失。

另外就是小的地質構造,例如斷層、節理跟「氣」的關係。費雪曾經在前面的風水地質學章節提到,斷層節理就像是人體的經脈與血脈一樣,是地下水跟大地應變傳遞的通道或是節點,決定了()氣的循環程度。節理或是斷層在自然狀況並非單獨出現,而是成對(兩或三對)出現,學術上有個專業名詞叫作共軛節理或是共軛斷層。地震產生的斷面,會有一組是主要錯動的斷層面,另外的則為共軛的破裂面。所以,往往這種斷層或節理延伸就會形成像魚骨狀的結構。在主要節理或是斷層發育密集的的沿線一定範圍內,會存在發達的共軛「魚骨」結構,所以會有一個範圍的「斷層帶」。
 
圖一、共軛的破裂面與主要斷層形成魚骨狀構造的發育過程
 
較古老的斷層帶,水氣沿著斷層帶入滲,經過日積月累風化,讓斷層帶範圍內變成厚層細質(粘土質)的土壤。這種細質的土壤排水通常不良,水氣淺而容易蒸散或甚至形成地表溢流,這類地區先天上較潮濕,濕氣重且多為淺根性的植物分佈。若處於前面所說的迎季風氣流的坡面,往往因過多的降雨,導致排水不良,很容易在坡邊形成淺層的弧型滑動。例如政治大學後山,在前幾年發生的貓空纜車塔柱下方滑坡的事件,或是在更早年的荖泉里滑坡事件,其實就是新店斷層帶的風化厚土層中發生之淺層弧型滑坡事件,就風水地質觀點,是屬於「氣」流通不良,所引起的災厄。
 
 
圖二、政大後山貓空纜車塔柱下方,新店斷層擾動帶的淺層弧型滑動

人們看不到,默默的在節理裂隙帶中傳遞的水「氣」,還會用另一種方式產生居住的極大危機,那就是順向坡的滑動,不同於前面斷層帶厚土的淺層弧型滑動破壞,這種破壞是發生於岩石坡的深層的破壞。如果只是順向坡,沒有發達的節理存在,常常還未必能發生順向坡滑動,通常這類順向坡滑動,都屬於共軛節理面切割出來的契型體的滑動,水氣沿著節理面下深至深層,減弱了底層的摩擦力,加上兩側節理已經切穿削弱了岩層的凝聚強度,本來已經岌岌可危。如果人為的切斷坡腳,噴漿加上擋土牆。等於是截斷了水「氣」流通管道,往往產生極大的滑動破壞,像是台北汐止的林肯大郡災變,以及國道三號基隆七堵段的滑坡,都是屬於這一類截斷「氣」流通管道所產生的災厄。
 
圖三、國道三號基隆七堵段因砍斷坡腳引起的順層滑動

所以說,地質災害,常常是與地氣(水氣)的盈虛與循環有關係,板塊構造的形態決定先天氣盈與氣虛,氣太旺或太少,決定了居住地域的乾濕與溫度變化,也因此決定了災害發生的頻率,要注意迎旺盛季風面「氣過而傷」,背季風面地域「氣散而虛」。而地質構造的分佈與形態,決定了氣的循環是否順暢,「氣滯則礙」,因此要注意細質(粘土質)風化土壤中發生的淺層滑坡災害;而「氣斷則亡」,要注意節理發達的岩層地域,因為人為開發切斷水氣循環,從而造成重大的傷亡與財產損失啊!!所以費雪要做個文言文的小結:地者氣之本,地脈氣所依,氣過而傷,氣散而虛,氣滯乃礙,氣斷則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