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2月6日 星期三

風水地質學(二):災兇格局-水篇


風水裏頭對於水非常重視,認為:”氣乘風而散,界水而至。於是在傳統的中國風水裡,對於江、河、湖、海、溪流、池塘、水溝、低窪積水等看得到水的地方,都會特別注意。甚至注意到所謂的乾流水,也就是在一般的日子裡看不到水下雨時才會有水的的旱溝水路地形。水有什麼重要?古人認為「山管人丁,水管財」。由於生命脫離不了水,因此在農牧時代無論是居住、農耕、畜牧都需要選擇盡量接近水源之地。到了工商發達之後,水路是最佳的運輸途徑,可以藉由船隻載運大量貨品來往不同區域,因此當然「遇水則發」。
 
圖一、依水發展的都市(圖為台北新店碧潭)
 

當然,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居住在看似平靜河流的附近,固然能夠提供便捷的交通,以及生活必須的資源。但一旦遇到暴雨,急漲的湍流,甚或是夾帶大量土石的土石流,往往以摧枯拉朽之勢摧毀擋在流經途徑上的任何生命與財產。因此居住在水邊的古人,很早就發展出了一套相地的方式,以避凶趨吉。古人擇吉地,首推選擇有曲流的地方,認為在河流環抱處,也就是曲流的地方,會止息結穴,聚集一股蓬勃的生氣;尤其流水呈「玉帶環腰狀」,則該處氣場將更為興旺蓬勃。所以風水也重視地域河流的形貌,「源宜朝抱有情,不宜直射關閉,去口宜關閉緊密,最怕直去無處」。也就是要有曲流,不宜直來直往
 
圖二、蜿蜒曲折的基隆河
 

從地質上來說,處於較上游的河流,由於坡度較陡,以侵蝕和搬運作用為主,因此河流形狀以直流河為主。居住於此處,很容易遭受土石流與暴雨溢流的侵蝕影響,造成極大的災害。位於中游的河川,因為坡度減緩,侵蝕與搬運作用兼具,大致達到平衡,於是形成曲流。居住於此,由於侵蝕與搬運作用兼具且平衡,因此大致上為河流搬運沉積物的通過區,相對屬於較安全的居住區域。到了下游出海口,坡度幾乎已接近水平,以堆積作用為主,因此河流多分枝形成許多水淺的辮狀河系統。此一區域,由於位於下游堆積區域,河道多又淺,因此很易改道並且往往夾帶許多中細粒沉積物堆積於此,居住在這種地方,常常要提防河流在一場暴雨後急漲改道的洪水災害。所以,相對而言,河流的中游曲流地區是一個居住較為安全的位置。
 

圖三、從直流到曲流的河川演育

    不過,即便是曲流,也有相對安全與不安全的區位。這點古人也早有見解,例如在《尚書、召誥篇》:庶殷,攻位於洛汭。這裏的「汭」,指的是內邊的意思,當河流曲繞時,凸岸屬於環繞的內邊,而凹岸屬於環繞的外邊,因此上面翻成白話文就是「殷商人民在洛水凸岸的地方建立都城」 。當河水在轉彎時,由於水流的「物理慣性」及「向心力」,在內灣的凸岸,河水流速變慢,造成水中搬運泥沙的能力大減,於是泥沙逐漸屯積,以致凸岸土壤增加,可用的土地愈來愈多,因此難怪早自殷商時代,人們就已知道凸岸是相對安全的區位。相對的,由於河流在轉彎時,離心力加大,促使水流速度加快,造成水中搬運砂土的能力大增,不僅水中泥砂不易沈積該處,而且對沿岸地質,還有侵蝕與沖刷的物理力,因此凹岸河床較深。居住於凹岸,就是俗稱的「反弓水」,由於存在侵蝕作用,當然是不利與災兇的格局囉。
 
圖二、凹岸與凸岸的相對位置
   
   反弓與否或是凸岸與凹岸的位置,其實很容易從對於現在河流形貌的觀察決定。但是費雪要提醒大家的是,還有一種隱藏的反弓水格局,費雪稱之藏弓格局。主要是來自於河流彎曲到一個程度之後,會從曲流的頸部直接改道通過。留下的舊河道曲,學術上稱之為牛軛湖。有時藏弓格局也會因為人為刻意將河道截彎取直產生(例如基隆河)而留下填土後的舊河道。這種牛軛湖/舊河道中往往堆積泥質沉積物或者是不均勻的人工填土,加上地形低窪近河道,往往含有大量地下水形成沼澤或泥地,在這種地方建築房屋,由於地基是軟弱的粘土或是不均勻的廢棄土石組成,常常造成不均勻沉陷而產生建築物的破壞,所以要特別注意。例如台北士林,有一條基河路,其實就是在基隆河截彎取直前的曲流舊河道上,民國81年力霸百老匯工地,就因為深開挖造成附近百齡國中與附近民房傾斜。另外2002年內湖重劃區某建設工地,也有類似案例。所以這種舊河道的藏弓格局,在建築上需要特別注意,或者需要進行適當的地質改良工程。



圖四、大直至內湖的基隆河舊河道的分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